
大清翰林品牌成立于浙江省東陽市雷弄山下。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吳騰飛創辦以來,一直奉行「工匠」
理念,成為國內高端紅木家具行業中的領軍品牌,建構性提出「東作」風格理念。建立「精雕」工藝
流派,促進了東陽木雕工藝與紅木家具的融合發展,開創了中國紅木家具行業中精品化發展之路。
其作品榮獲國內外多次大獎,大清翰林品牌也榮獲過眾多的社會榮譽。
吳騰飛大師于2019被浙江省政府評為「萬人計劃」傳統工藝領軍人物,于2020年被評為「大國工
匠」。中央電視臺一套大型紀錄片《記住鄉愁》、中央電視臺四套《流行無限》等多檔文化欄目都
對大清翰林進行了深入的采訪和報道。人民大會堂首映的中國首部木雕主題文藝主旋律電影《匠心》,
更是以吳騰飛大師為原型,并在大清翰林內進行取景拍攝,將中國當代匠人精神搬上了大銀幕,引
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。
大清翰林也是南京林業大學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眾多高校的研究生實習基地。大清翰林
吸引了無數紅木愛好人士的造訪,成為到東陽買紅木和文化旅游之時的必到場所,是當地政府宣傳
政府宣傳紅木文化藝術的一張金名片。
走進大清翰林,就如進入藝術殿堂,體驗「一閑庭」中品茗休閑空間之美,感受「翰林學堂」
修學立德之功。黃花梨館、紫檀館、明式館、精雕館、居家館,更是從不同藝術風格的空間設計中,
滿足了不同客人的審美和需求。在游覽之中,可隨時邂逅「十年制一器,五年造一物」的曠世之作。
家具和空間設計、展陳藝術在此得到了完美的呈現。
吳騰飛藝術館被眾多專家學者譽為「中國古典家具的藝術殿堂」,在其中可洞見大師在文
化、藝術、生活、設計上的深厚積淀,位于九層的「雷弄山房」書齋,更是大清翰林品牌發展的神源
動力。
「擇一事,終一身」是吳騰飛一生職業生涯的真實寫照。他將「八德文化」與「弟子規」
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思想,也是公司上下一致遵守的準則,是管理層人員的必修之課,「以德治企」、
「以易創新」成就了大清翰林品牌的發展之路。
為應對當下中國家具發展環境的轉化,吳騰飛積極探索思考,于2019年創立「上汐」當代
中國家具品牌,并依托大清翰林深厚的發展基礎與精神文脈,傳承創新,攜手并進,致力于開創當代
中國家具發展的新篇章。
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 立企先立人,人之不立無一事可舉,治企之道在于用人之
長,容人之短,求同存異,團結協作,凡有一技之長者無不見用,有德而已,終無無用
之人。如此保合大和方能元亨利貞,無往不利。
斯人至賢終不能一力承當,須眾志成城方有可為,海不辭細水,故能成其大; 山
不辭土石,故能成其高,或同事或同行,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,相濟才能相生,合力方
可發展。
至誠則金石為開,人之天賦有異,聞道有早晚,行道有難易,然能自強不息,專一
至致其可成也,騏驥一躍不能十步;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,有形事物或金銀或田產,瞬
息可成烏有,說來總是虛幻。惟有學養貫之終生愈久彌珍。大清翰林于短短數年間木
秀于林,其在誠也!無捷徑可圖,無過人之資可恃,惟勤勉不怠孜孜以求,遂有今日
之小成。誠所以善,善悔吝善自咎,所以自新進步。
華夏泱泱,儒釋道三教相輔相成,古人書籍,近人著述,浩如煙海,人生目光所能
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,事變萬端美名百途,人生才力之所能辦者,不過太倉之一粟
耳。知天之大而吾當有敬畏之心,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,則不敢以功名自夸,而
當思舉賢共圖之,雖曰家具實兼物理,不因其小而舍其大。竊謂經商需做儒商,會工
還得能文,以比興之隙學做文章。但愿器以載道,文以明志。
《易經》蘊含著豐富而深邃的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。乃群經之首,
大道之原。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再生四象,“生" 字貫穿始終。“生生
者”生而又生無窮無絕,變則通,通則生乃《易經》之根本觀念。古人
以為宇宙和道合而為一,一而二,二而一,有律可循。而一陰一陽謂之
道,既對立又統一,萬物從陰陽轉化而來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無所不
包,乃知《易經》廣大。
世人以《易》為術數之學,其實術乃最末之學,遠未得其髓。《易》
學入世最久,世人可謂受之彌深,然不自覺。其中辯證思想顛撲不破,
無有出者。如《乾》卦爻之九三: 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,無咎,指企
業蒸蒸日上,處前進時心有警惕方能無險,時刻小心方能久遠。《乾》卦
上九曰亢龍有悔,企業過于上位而不知身退,傲氣太盛不予收斂,致禍
而不知也,須當戒驕戒盛謙卑致下自能轉禍為福。
企業之道在于不斷探索變通,變乃不變之真理,唯有通變可以致
久,生生所以不息……
吾愛紅木,誠其有德,材美而堅,質樸而實,虛靜山
中千百年未遽求謀,一朝入世,遂為帝王尊。明熹宗朱由
校不愛江山好木工,常斧斤不去手,雕鏤精絕,人稱木工
皇帝,政無顯出本藝揚名,斯人去遠海黃不老,此皆帝功
也!明亡清盛,紫檀大興,宮中皆以紫為貴,雍乾父子躬
自謀劃,造辦監督,博采天下巧匠,雕鏤鑲嵌藝精絕倫后
世尊之清宮典范。嘉慶爺始,交趾黃檀得被圣寵。從此明
清兩朝,黃紫紅三色冠天。
凡此百年,躬逢盛世,東陽百工興,雕刻猶復榮。羨
萬物之得時,感吾輩之命使,竊謂薪火藝技不可絕,光復
傳統勢在行。縱觀西洋奢華百達翡麗、勞斯來斯者,俱從
手工來,得非吾中華無神技乎?乃人之不欲其精矣!此誠
不及西洋遠也。民族工藝位列不尊,曾不是吾輩之辱矣!
“大清翰林忐通絕品,黃紫紅三色庋藏,以文為骨,以
史為志,工于設計長于營造,謀于當代利及子孫。”
精者:藝也!技也!文也!不獨型材藝韻更兼器以載
道!所以然:“大清翰林只做精品”。